「在数位时代下科技迅速发展,交互式互联网技术推动了运动鞋类设计规则的转变,同时也赋予了鞋类设计语言多种表达方式,开创了新的鞋类市场。近日,“X大奖”组委会以融合共生:开启运动鞋设计新视野为主题,顺利开展了第二期主题沙龙活动。沙龙旨在通过分享·交流·思维碰撞的方式,帮助运动鞋行业从业者、高校师生、设计师以及运动鞋爱好者打开创作新思路,促进“设计+产业”的融合互通。」
一双鞋从产品,商品,用品,最后变成废品的每一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人提出不同诉求。一个设计师的工作主要是讲以上诉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一个实体——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一定要清楚自己从想法到落笔,到底是在做创新还是做创意。基于创意来谈,包括三个方面——设计师审美的表达、材料结构工艺的组织、对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认知及运用。以Nike Huarache系列鞋款为例,1991年的设计师通过使用新材料——潜水服面料,相应在结构上做了框架补强,创造了一套新的材料/工艺/结构体系,这就是典型的材料驱动的设计创意。而以 Nike Waffle 系列为例,1973的设计师通过使用华夫饼烹饪机器制作橡胶外底,形成了特别的底纹;这就是以新工艺驱动的设计创意。之所以称以上为创意,是因为它们还是基于“材料/结构/工艺“大框架下的单点突破,并未跳脱出框架。
左:Nike huarache 系列运动鞋
右:华夫饼烹饪设备与Nike Waffle系列运动鞋
基于鞋类创新来谈,张啸博士认为需要从“如何看待一双鞋“入手。很多设计师喜欢以”实体观“认识球鞋,在Zbrush / Maya等网格建模软件的驱动下,像做雕塑一样地做一双鞋,这固然是一种视角。但是还存在另一种视角,即”交互观“,将鞋看作是”地面——人体“的感受传递媒介。这就像雕塑处理实体的造型,而建筑处理的是被实体营造的”空间“;一者面向实,而一者面向虚。比较典型的例子是Nike Gato系列室内足球鞋:为了让球员在脚底拖拽足球时有更明显的体感,该款足球鞋在中底上层做了凸起,能更好地刺激球员运动的本体感受。这就是以”交互观“看待一双运动鞋。
左:Nike Gato 系列室内足球鞋
在谈到几何时,张啸博士认为传统文理分科导致了艺术类学生普遍忽视“图形学“等方面的数理学习,没能理性建构对形态的理性认知。这一方面与设计学的结合,在海外高校非常被重视,仅以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例,Keenan Crane教授的几何实验室就专注于离散几何的可展优化。
Keenan Crane教授团队进行的可展优化研究
那这样的基础研究如何驱动设计创新呢?张啸博士通过剥香蕉皮时展现的曲面生动有趣地讲解了鞋类制作的创新设计亮点并提及到非传统制鞋工艺流程,为减少资源的浪费,以降维制造为设计的出发点。在几何生成方面,通过四边网格优化鞋面几何布局,以技术赋能设计;在肌理映射方面,将平面肌理进行空间映射;最后将进行可行性实验,通路径优化算法减少打印过程中的拉丝现象,最终完成一双鞋的制作。
“降维制造“可展优化系列研究
匹克球鞋设计师
分享主题:《运动鞋的设计原则》
「X大奖」 如何报名?